鋼筋連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格范例——
鋼筋連接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填寫說明——
5.4鋼筋連接
主控項目
5.4.1 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5.4.2 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時,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彎曲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接頭試件應從工程實體中截取。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和抽樣檢驗報告。
5.4.3 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時,螺紋接頭應檢驗擰緊扭矩值,擠壓接頭應量測壓痕直徑,檢驗結果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的相關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采用專用扭力扳手或專用量規檢查。
一般項目
5.4.4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不應進行鋼筋搭接。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4.5 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外觀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的規定確定。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5.4.6 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受拉接頭,不宜大于50%;受壓接頭,可不受限制;
2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當采
用機械連接時,不應超過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注:1 接頭連接區段是指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0mm的區段.d為相互連接兩根鋼筋的直徑較小值。
2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5.4.7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接頭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接頭的橫向凈間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
于25mm;
2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l)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超過25%;基礎筏板,
不宜超過50%。
2)柱類構件,不宜超過50%。
3)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
件,不應大于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lO%,且均不應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
注:1 接頭連接區段是指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的區段。搭接長度取相互連接兩根鋼筋中較小直徑計算。
2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5.4.8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箍筋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1/4;
2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100mm;
3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
4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
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二道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