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拌混凝土質量好不好,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可以看出很多端倪。混凝土是否充分攪拌?攪拌質量是否滿足要求?這些經驗積累下來的技巧,總結如下。
最短攪拌時間
預拌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采用攪拌運輸車運送混凝土時,最短攪拌時間應符合設備說明書的規定,并且每盤攪拌時間不得低于30s。在制備C50以上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或采用引氣劑、膨脹劑、防水劑時應相應增加攪拌時間。
(2)當采用翻斗車運送混凝土時,應適當延長攪拌時間。
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過0.55,最大水泥用量不得超過500kg/m3(包括替代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大體積混凝土不超過350kg/m3,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250kg/m3。
均勻性
混凝土拌和物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不得有離析、泌水現象。
運輸
(1)運輸車在裝料前應排干凈筒內積水。運輸過程中應確保混凝土不離析、不分層,并應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滿足施工要求。卸料前應快速旋轉攪拌罐不少于20s。
(2)當需要在卸料前摻入外加劑時,運輸車應快速進行攪拌,攪拌時間應由試驗確定。
(3)運輸途中,若因坍落度損失過大而卸料困難,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摻入適量減水劑并快速旋轉攪拌罐措施予以調整,嚴禁向運輸車內的混凝土任意加水。
(4)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運輸途中,攪拌簡應保持3~6r/min的慢速轉動。
(5)當采用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運輸應保證混凝土連續泵送,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的有關規定。
(6)混凝土的運送時間應根據摻入外加劑的種類、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運輸距離,結合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和大氣溫度,按測試的數據進行調整和確定。
(7)翻斗車僅限用于運送坍落度小于8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并應保證運送容器不漏漿,內壁光滑平整,具有覆蓋設施。
材料檢查
生產中技術人員應適時查看材料狀況和檢測結果,及時調整生產配合比,砂石含水率,砂中石含量,粗細狀況,天氣狀況,對基準配合比進行適當調整。出現異常,從計量、材料、配合比等方面查找原因。
延伸閱讀
施工原因主要包括:運輸、泵送、澆筑等因素,因施工原因造成的退回混凝土,首先由罐車司機過磅,質檢員根據罐車司機提供的過磅單及該罐車的皮重計算剩余方量,然后根據同等級或降低等級使用,分別采用以下處理方法:
..............................................................
一、同等級使用。延誤時間在2h以內,處理后應保證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10~15kg/m3,外加劑提高0.1%~0.3%。或直接降低一個強度等級,適當增加外加劑摻量進行調整。延誤時間在2~4h,處理后應保證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20~40kg/m3,外加劑提高0.4%~0.6%。或直接降低兩個強度等級,適當增加外加劑摻量進行調整。
二、降低等級使用,必須以降低等級后的混凝土與原等級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完全相同為基礎,且僅適用于C40及C40以下的混凝土的處理。在(1)的基礎上,再降低一個強度等級進行處理。
三、延誤時間超過4h,應報廢或用作非承重低等級混凝土使用。若日平均溫度為5~20℃范圍內,可按(1)的情況增加0.5h處置。若日平均溫度小于5℃時,可按(1)的情況增加1h處置。
四、當混凝土送到工地時,發現混凝土坍落度達不到施工要求,若坍落度低于設計要求30~50mm,可按運輸單上的方量,每方添加0.5kg泵送劑。如所運方量為8m3,即可加0.5×8=4kg。若用10kg塑料桶裝泵送劑,滿桶為11kg,可約計加入2/5桶,然后用水管加水3~5s,把接料斗部位的泵送劑沖入罐內,開動罐體快速旋轉3min,上車觀察混凝土拌合物是否合適,若符合要求,即可使用。
五、當混凝土送到工地等待了很長時間才開始用料或用混凝土打柱子時間過長,混凝土在卸料槽中不流淌時,應先估計罐內混凝土方量,然后按每方加1kg計算加入泵送劑數量,加泵送劑后按第(4)條要求的加水、快轉、觀察等步驟操作。當使用了部分料而估計不準方量時,寧可低估,不可多算。先少加一些,如果達不到要求,可再加第一次的量,就能符合要求。若一次加入泵送劑量太多,可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過大,并導致混凝土緩凝。
六、在初凝時間內的混凝土,由于氣溫較高、運距較遠、壓車時間較長等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較大,可通過試驗添加同型號的泵送劑或減水劑,但添加與原先已加的總和摻量不能超過外加劑最大摻量的20%。應逐漸添加,先少加,摻入后,攪拌運輸車必須快速轉動2min左右,測定坍落度符合要求。運到現場的混凝土不能立即卸料,應快速轉動運輸車2min后卸料,以確保坍落度和質量。對超過初凝時間的混凝土應廢棄,不能再使用。混凝土澆筑前停滯的時間越長,混凝土強度損失越嚴重(如表1),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表1 混凝土澆筑前停滯時間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氣溫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