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施工資料編制
我想請教一下,板底立桿900*900,梁底兩側立桿間距是900,梁底增加2根立桿,即300+300+300;梁跨度方向900,也加密1根立桿,即@450;步距1500mm。則查計算長度系數μ1和μ2分別是按照900*900、步距1500查表,還是按照300*450、步距1500,查表?如果按照300*450、步距1500,是沒有參數可查的,表里面是“——”...閱讀全文
xy 2018-06-25 4327 3
如圖所示,梁側模板計算時設置了參數之后,點設計計算,彈出“支撐距梁底距離不能大于梁高”。但是梁高=700,板厚=120,兩道對拉螺栓一道距梁底150,第二道距梁底500.并沒有大于梁高。求大神解答,謝謝!...閱讀全文
曾蹭蹭 2017-09-30 7571 2
正常建模后,把一層的墻柱梁板 復制到負一層,對負一層的部分墻柱進行調整(調整為-1600),發現負一層的樓層板底標高仍和第一層一樣為0。而且一旦調整樓底標高 軟件就出現崩潰,請問有木有大神給解決一下,謝謝...閱讀全文
努力奮斗 2017-09-06 3785 1
我們常規的設計都是將框架梁的跨中底筋全部伸入支座,并在支座中錨固,如下圖所示: 這常常會造成節點鋼筋擁擠,施工麻煩,且不易保證施工質量, 實際在16G101-1P35頁中,明確規定了梁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的做法: 將上述規定表達成圖,就是下面這樣: 但很多人認為,框架梁下部鋼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是不安全的,所以在設計中很少采用部分底筋伸入支座的做法,土木君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是否全部底筋伸入支座一定是更安全的。首先,我們看看梁的彎矩包絡圖,可知,正常情況下,尤其是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底部鋼筋在支座處是比跨中小的,也就是說具備梁底部鋼筋不全部伸入支座的條件。再看看抗震性能上的優劣。我們知道,框架結構應保證強柱弱梁,也就是匯交在同一節點的上、下柱端截面在軸壓力作用下的受彎承載力之和應大于兩側梁端截面受彎承載力之和,實現塑性鉸先出在梁端,推遲或避免柱端形成塑性鉸。但由于種種原因,實際工程中卻保證不了強柱弱梁機制的出現,反而在震害中出現了較多的強梁弱柱,詳情可點擊查看→《框架抗震的深層次解讀》。土木君想說,如果將框架梁下部鋼筋全部伸入支座,會進一步加劇強梁弱柱這種不合理現象的出現。 我們先看看規范為了保證強柱弱梁所做的規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第6.2.2條: 一、二、三、四級框架的梁柱節點處,除框架頂層和柱軸壓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與框支柱的節點外,柱端組合的彎矩...閱讀全文
曉玩 2017-03-30 54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