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澆帶施工過程中需形成完整的資料體系,以確保工程質量可追溯性和符合驗收規范。以下是后澆帶施工需準備的主要資料,按施工階段分類說明:
一、施工前準備資料
施工圖紙及設計文件
包含后澆帶的位置、尺寸、形式(如平直縫、階梯縫等)、鋼筋處理要求的設計圖紙。
設計變更文件(如有設計調整,需提供變更通知單)。
專項施工方案
后澆帶專項施工方案(需經審批,包含施工工藝、模板支撐體系、混凝土澆筑時間及強度要求、養護措施等)。
方案需附計算書(如模板支撐系統的受力驗算)。
專家論證意見(若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
原材料及構配件資料
鋼筋、混凝土(微膨脹混凝土等)、止水帶(鋼板止水帶、橡膠止水帶等)、密封材料等的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
鋼筋復試報告(力學性能、重量偏差等檢測)。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報告(需滿足設計強度、抗滲等級及微膨脹等要求)。
技術交底記錄
施工單位對班組的技術交底(內容包括后澆帶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安全注意事項等)。
二、施工過程資料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后澆帶鋼筋處理(如鋼筋斷開或貫通、附加鋼筋設置)的隱蔽驗收。
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等防水措施的安裝驗收。
模板支撐體系(如獨立支撐、防止兩側混凝土變形的加固措施)的驗收記錄。
施工記錄
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時間、強度等級及拆模時間記錄。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溫度、坍落度測試記錄(需符合設計要求,如澆筑時兩側混凝土強度需達到 80% 以上)。
混凝土試塊制作記錄(標養、同條件養護試塊,用于檢測強度及膨脹率)。
影像資料
施工過程照片或視頻(如鋼筋綁扎、止水帶安裝、混凝土澆筑前后的對比等)。
三、施工完成及驗收資料
混凝土強度報告
后澆帶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塊的強度檢測報告(需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如 C35P8 微膨脹混凝土)。
標養試塊強度報告(用于評定混凝土分項工程質量)。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鋼筋分項(后澆帶鋼筋處理)、模板分項(支撐體系拆除)、混凝土分項(后澆帶澆筑)的質量驗收記錄。
防水分項(如有后澆帶防水措施)的驗收記錄。
結構實體檢測報告
回彈法或鉆芯法檢測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的實體檢測報告(若設計或規范有要求)。
結構裂縫檢查記錄(需確認后澆帶兩側及澆筑后無明顯裂縫)。
質量評估報告
監理單位對后澆帶施工質量的評估報告(包含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的結論)。
竣工圖及總結資料
竣工圖中需標注后澆帶的實際位置、做法(若與原圖有變更需注明)。
后澆帶施工總結(包括施工過程中的問題處理、質量控制效果等)。
四、其他相關資料
設計單位意見:若后澆帶封閉時間、混凝土強度等需設計確認,需提供設計單位的書面回復。
監理通知及回復:施工中若存在質量問題,需有監理整改通知及施工單位的整改回復。
工程聯系單:與后澆帶施工相關的各方溝通記錄(如工期調整、材料變更等)。
注意事項
資料時效性:所有驗收記錄、檢測報告需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填寫,避免事后補填。
簽字蓋章齊全:隱蔽驗收、分項工程驗收等需經監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相關人員簽字確認并加蓋公章。
符合地方規范:不同地區可能有特殊要求(如資料歸檔格式、額外檢測項目),需提前咨詢當地建設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