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進場監理審核是保障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需從文件核驗、實物查驗、取樣管理等方面嚴格把控,以下是核心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審核要點
資質與證明文件
核查材料 “三證”: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進場復檢報告是否齊全,重點關注參數(如鋼筋力學性能、防水材料耐水性)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如 GB
50204)要求。
特殊材料需額外審核資質:如消防產品需 CCCF 認證,進口材料需報關單與商檢報告。
實物與文件一致性
規格型號:核對材料銘牌(如鋼筋牌號 HRB400E、電纜規格)與圖紙、合同是否一致。
外觀質量:檢查鋼筋有無裂紋、防水材料有無結塊、砌體有無缺棱掉角,實測尺寸(如板材厚度、鋼筋直徑)是否在允許偏差內。
數量驗收:鋼材過磅稱重(誤差≤3%),砂石量方抽驗含水率,確保數量與單據相符。
見證取樣與復檢
對鋼筋、混凝土試塊等必檢材料,監理需現場見證取樣,封存樣品并加貼封條,送樣至備案檢測機構。
嚴格執行取樣頻率(如鋼筋每 60t 一批、混凝土每 100m3 一組),嚴禁施工單位私自送樣。
二、注意事項
規范時效性與責任邊界
采用現行標準(如 GB 1499.2-2018 鋼筋標準),關注地方標準差異。
對無合格證明、實物不符或未取樣的材料,堅決拒簽并要求 24 小時內退場,留存影像記錄。
存儲與追溯管理
監督材料按要求存儲(如鋼材架空防雨、水泥防潮),檢查臺賬是否記錄批號、使用部位,確保可追溯。
新型材料(如裝配式構件)需核查連接節點質量,必要時要求廠家技術人員到場。
信息化與旁站監督
利用 APP 錄入材料信息形成電子臺賬,通過物聯網監測存儲環境(如溫濕度)。
大宗材料進場時旁站驗收,核對運輸單與實物,避免數量虛報或質量摻假。
溝通與資料歸檔
復雜材料問題(如鋼結構焊接工藝)需組織多方會議明確標準,隱患及時上報質監站。
審核記錄(報審表、取樣單、整改單)完整歸檔,確保可追溯至竣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