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聊了現在的工程資料越來越難做了,以前隨便做一做表格報審就過了,現在做資料投入的精力比上學時還要多,但是結果和付出不成正比。
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資料編制工作呢?捷徑很少了,我們就聊一聊從哪些方面來精進我們的資料編制能力。
首先就是要去了解規范,資料是驗收結果的體現,而現場驗收也是依據各個驗收規范來進行的,所以我們資料內容要保證與規范一致,或者高于規范要求,例如混凝土相關的表格填寫我們要去查看《GB 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很多設計圖紙上面會寫明做法依據哪本圖集,這時候我們還要去查找圖集中的相應內容;現場材料該怎么見證取樣,我們可以找當地的見證取樣手冊來學習。
第二點就是材料進場時我們要及時跟蹤檢驗,需要檢查進場時攜帶的質量證明文件,是不是原件,如果是復印件有沒有加蓋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處;生產許可證有沒有過有效期,型式檢驗報告在不在有效期內;填寫復試檢測委托單時注意使用的工程部位填寫是否含糊不清,有沒有對整個工程進行覆蓋,檢測數量有沒有少做或未做;報告出來后及時核對是否有不合格項。
第三點就是看圖紙,包括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技術核定單等。設計的要求有時候會高于規范要求,這時候我們編制資料時就要依據設計文件來,現場使用的材料規格、型號、數量、位置等在圖紙中都有明確告知,以前資料員對于圖紙了解確實相對較少,但是現在對于資料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沒辦法每一張表格都去詢問施工員或者其他技術員,我們只能逼自己去看圖紙,學習圖紙的標注方法,了解實際的施工情況。
第四點要勤跑現場,多看,多聽、多問,資料員干的活比較雜,需要和多工種、多部門打交道。熟悉現場的人員,在關鍵時刻也能找到正確的聯系人,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大家還有什么開展工作的好方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