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區彭埠鎮,東臨明月橋路、北臨鴻泰路、西臨環站東路、南臨規劃益匯路;擬建杭政儲出(2017)95 號地塊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24372㎡,總建筑面積為11930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85302㎡,地下建筑面積約34000㎡),由5幢9~16層辦公酒店、3層商業裙房組成,1#樓14層、高55m,2#樓14層、高65m,3#樓13層、高65m,4#樓16層、高65m,5#樓9層、高45m。地下一層~二層為汽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下一~二層局部設置人防,人防等級為甲類核六(常六)級。
本工程為框架-核心筒結構和框架結構,采用樁基礎,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
本工程基坑形狀呈矩形,東西方向尺寸約為190m,南北方向尺寸約為90m。基坑圍護邊線總長約590m,圍護面積約16800m2。設計±0.000標高相當于黃海高程6.20,設計自然地坪取相對標高-0.5m。綜合考慮地下室底板、承臺及墊層厚度后,地下室范圍基坑開挖深度為11.05~12.05m,主樓電梯井深坑開挖深度達到13.15m~14.75m。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西北側基坑(I區)形狀呈矩形,尺寸約90m×30m,開挖深度I-1區3.5 m、I-2區2.2m,下設鉆孔灌注樁基礎,樁深約45.0m。
圍護設計為鉆孔灌注樁外側設置三軸水泥攪拌樁作止水帷幕,坑內設一道鋼筋砼內支撐、西北側凸形部位設二道砼支撐,北面臨地鐵一號線及車站主體一側鉆孔灌注樁外側設置TRD等厚水泥攪拌土墻,在地鐵影響區范圍另增設TRD等厚水泥攪拌土墻內插H700×300×13×24型鋼,形成兩道止水帷幕,確保隔斷基坑與外部地下水的水力聯系。
坑外采用管井控制性降水,坑內采用自流深井降水。被動區采用850三軸水泥攪拌樁,坑中坑電梯井采用三軸攪拌樁重力式擋墻加固支護。基坑支護主要包括鉆孔灌注樁、三軸水泥攪拌樁,各轉角及東側人防連通口部位設RJP旋噴樁加固,TRD工法墻內插型鋼,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和腰梁支撐、基坑降排水等施工。
整個項目的基坑內監測與地鐵站房及盾構內的全自動監測均由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實施全施工過程的動態監測,詳細的基坑監測以《杭政儲出(2017)95號地塊項目》為依據。
周邊環境概況
一、本工程場地周圍環境條件
本工程基坑東側為現有明月橋路,圍護邊線距離用地紅線約2~14m。明月橋路下設下設電纜管線、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以及人防結構,路邊設有一個公交站。其中,圍護邊線距離電纜管線約3.1m,距離污水管道約4.6m,距離雨水管道約5.6m,距離公交站約7.3m。其中,人防結構與基坑東側平行設置,距離圍護邊線約5.1~19.8m,在基坑東南側設有一個人防結構出入口,人防結構采用的是樁基礎。
基坑南側為規劃益匯路路,現狀菜地,圍護邊線距離用地紅線約 2.2m。基坑西側為現有環站東路,圍護邊線距離用地紅線約2.0~4.8m,環站東路下埋設有電力管線和污水管道,圍護邊線距離電力管線約3.0m,距離污水管道約5.5m。基坑北側為現有鴻泰路,圍護邊線距離紅線約3.3~62.3m。鴻泰路下為已運營的地鐵一號線、四號線盾構隧道,隧道中心線絕對標高約6~8.5m,基坑東北側為現狀臨時板房,板房北側為杭州地鐵彭埠站 C 出口的西側。
基坑與周邊環境關系詳見基坑周邊環境示意圖。
基坑與地鐵線位置關系圖
二、本工程與地鐵1號線相互位置關系
地鐵1號線火車東站~彭埠站區間地鐵隧道頂埋置深度為9.4m,直徑 6.2m,壁厚350mm,隧道上行線與基坑圍護樁最近距離約為34.40m,對應的深基坑(凸出部位)地下二層,開挖深度為12.55m(承臺墊層底)。隧道上行線與基坑I區開挖坡頂最近距離約為21.90m;隧道下行線與基坑開挖坡頂最近距離約為59.70m,對應處基坑放坡開挖深度為2.2~3.5m,目前本條地鐵已經正式運營。
三、本工程與地鐵 4 號線相互位置關系
地鐵4號線火車東站~彭埠站區間地鐵隧道底標高埋深約為9.4m。直徑6.2m,壁厚350mm,隧道上行線與基坑圍護樁最近距離約為46.30m,對應的深基坑(凸出部位)地下二層,開挖深度為12.55m(承臺墊層底)。隧道上行線與基坑I區開挖坡頂最近距離約為33.40m;隧道下行線與基坑(I區)開挖坡頂最近距離約為47.50m,對應處基坑放坡開挖深度為2.2~3.5m,目前本條地鐵已經正式運營。
四、本工程與地鐵彭埠站相對位置關系
彭埠站底板埋深約 17.4m,頂板覆土厚約3.1m。基坑圍護采用 800 厚、24/27m深地下連續墻,基坑深度約17m,車站主體與基坑(I區)圍護坡頂(轉角)的最近距離約為 30.2m,對應的開挖深度為I-1區3.5m、I-2區2.2m。車站主體與基坑(II區)圍護樁最近距離約為49.0m,對應處地下二層開挖深度為 11.05m(承臺墊層底)。
五、本工程與彭埠站出入口(C出入口)的關系
彭埠站C出入口,位于鴻泰路和明月橋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根據前期鄰近地塊設計時調閱的彭埠站出入口資料,站房出入口均由站廳層至地表,埋深約地表下7~8m。出入口無樁基礎,開挖時采用大放坡開挖形式。出入口與基坑(I區)圍護坡頂的最近距離約為 31.9m,對應的開挖深度為I-1區3.5m、I-2區2.2m。出入口主體與基坑(II區)最近距離約為39.9m,對應處二層地下室區域開挖深度為11.05m(承臺墊層底);
六、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圖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快慢和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現象,并體現出企業施工管理的水平,施工現場南側規劃道路作為施工現場臨時主要通道,設有加工操作棚、材料堆場、預拌砂漿罐等,基坑北側地鐵保護區范圍僅設置人行通道,零星材料堆放荷載嚴格控制在設計限載值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