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提的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嘗試著解答如下:
1、我們都知道,懸挑腳手架是落地式腳手架的有效卸荷方式之一,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懸挑式腳手架的規范,其計算主要參照落地式腳手架規范JGJ130-2001,因此,懸挑腳手架在計算的時候就真的有點“懸”;
2、懸挑腳手架作為一種懸臂結構,其受力主要依賴于懸挑梁,目前普遍應用槽鋼或工字鋼等型材作為懸挑梁,通常情況下我們布置懸挑梁遵照錨固端占懸挑梁2/3的長度,一般梁的承載力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3、當懸挑長度較大,且外立面造型復雜的情況下,依靠鋼梁的自身強度、撓度往往不滿足要求,這個時候選擇斜桿支撐或鋼絲繩拉接是常見的做法。問題在于斜桿支撐或鋼絲繩拉接,在計算時,支撐點和拉接點究竟按固定支座處理還是按彈性支座處理,沒有統一的意見。
4、有人提出的支撐不能作為受力構件,有科學的依據嗎?只要斜撐的連接可靠,傳力明確,我認為是可以作為受力構件的。而且斜撐與鋼梁構成的是穩定的三角形受力體系,完全可以承擔由上部傳遞下來的荷載,只要經過科學計算,完全符合穩定結構體系受力要求。況且,外部立面造型復雜,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5、大檢查的真假專家就要說了,這是你自己的事啊,假如出了事跟我沒關系。怎么辦?我認為,把握住以下三點,應該不會有問題:其一,連接可靠,扣件如果不便于連接或沒有把握,可考慮焊接;其二,懸挑架搭設高度控制在15m以下;其三,架體搭設完畢后嚴禁在架體上堆積物料。有此三點,安全有保障。
以上解答,不知妥否,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