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方邊坡塌方(填方邊坡塌陷或滑塌)
產生原因:
(1)邊坡坡度偏陡。
(2)邊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凈;與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階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質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邊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層回填壓(夯)實。
(4)坡頂坡腳未做好排水設施。由于水的滲入,土內聚力降低,或坡腳被沖刷而導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工程重要性按設計規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階梯形接槎;選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壓實標準進行分層、回填碾壓或夯實;在邊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溝,避免在影響邊坡穩定的范圍內積水。
2.填土出現橡皮土
產生原因:在含水量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質黏土等原狀土上進行回填,或采用這種土作土料回填,當對其進行夯擊或碾壓,表面易形成一層硬殼,使土內水分不易滲透和散發,因而使土形成軟塑狀態的橡皮土。施工后有輪式車輛碾壓。
防治措施:
(1)夯實填土時,適當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過大的原狀土上進行回填。
(2)填方區如有地表水時,應設排水溝排走,如有地下水應降低至基底下0.5m。
(3)施工后嚴禁輪式車輛碾壓。
(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勻摻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將橡皮土翻松、晾干、風干至最優含水量范圍,再夯(壓)實。
3.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產生原因: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顆粒過大,含石塊等硬質填料;采用了碎塊草皮、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質土或雜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含水量下的密實度要求。
(3)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實遍數不夠;或碾壓機械行駛速度過快。
(4)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影響深度較小,使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選擇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過篩;按所選用的壓實機械性能,通過試驗確定含水量,控制每層鋪土厚度、壓實遍數、機械行駛速度;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夯)實;加強現場檢驗,使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換土或摻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壓實加固;土料含水量過大,可采取翻松、晾曬、風干或摻入干土重新壓、夯實;含水量過小時,在回填壓實前適當灑水增濕;如碾壓機具能量過小,可采取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碾壓等措施。
4.房心回填土沉陷
產生原因:
(1)回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機雜質和大塊凍土。
(2)填土未按規定厚度分層回填夯實,或底部松填,僅表面夯實,密實度不夠。
(3)房心處局部有軟弱土層或地坑、墳坑、積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時未處理或未發現,使用時超重造成局部塌陷。
防治措施:選用合格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在最優范圍內;嚴格按規定分層回填、夯實;對房心原自然軟弱土層進行處理;將有機質清理干凈,地坑、墳坑、積水坑等進行認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