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鋁模體系與進場驗收
鋁合金模板按材料可分鋁板系統和型材系統兩種主要形式。
1.鋁模體系簡介與試拼裝
鋁合金模板安裝系統國內主要使用高拉力螺栓連接。該系統是采用鋁合金型材作為原材,在模板的中間開20mm的孔(間距800mm),然后將內墻和外墻板用高接力螺栓對拉起來,在模板的外邊再將背楞系統一起連接起來。該系統由于受力強度大,目前主要在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物上使用。
鋁模首次施工前必須按施工圖紙進行預拼裝
墻身模板插銷的要求:
樓面板及其它板的插銷要求:
注意事項:
2.鋁模施工流水時間表<4天一層>
二、鋁模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鋁模二次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對舊鋁模板進分類,將標準構件有規律的分成墻身標準構件、樓面標準構件,并清點每種構件的數量。
將清點好的標準鋁模板進行清潔,除去模板所有表面的混凝土。特別嚴重的部位可以用藥水泡洗。
2.新工程的鋁模板深化設計
3.模板的編號
以不同顏色的字體區分各個戶型的模板;以不同編號區分柱、梁、板的模板;以不同的書寫方式的區分不同樓棟的模板,提高工人的安裝效率,同時避免材料混用
4.模板的變形控制
鋁模在使用過程中,因邊框在操作過程中的微小變形,或者拆模后砼漿的粘結,都會造成鋁模安裝后整體尺寸有3-5cm的擴大,故在部分新模板的邊框上加入1-2mm厚的膠片,在后續拼裝中根據實際情況慢慢拆除,確保不出現累積誤差
三、鋁模支撐系統的技術要求
建筑的墻體按平面形狀我們將它分成直線墻、7字墻、T字墻和U字墻。
各種墻的支撐系統是不一樣的,現分別介紹如下:
一:直線墻體
兩條支撐的間距不能超過3000mm (如圖一所示);直線墻體采用兩邊對撐且上下成三角形的支撐系統 (如圖二所示);
支撐下端連接在樓面預埋件上,上端連接在模板加筋上(如圖四、五所示)。
二:7 字墻體
7 字墻體采用兩邊對撐且上下成三角形的支撐系統 (如圖二所示);
第一條支撐與墻角的間距不能超過3000mm,如果超過需要增加第二條支撐,短邊墻的長度小于1000mm不需要支撐(如圖六所示);
支撐下端連接在樓面預埋件上,上端連接在模板加筋上(如圖四、五所示)。
三:T 字墻體
T 字墻體采用兩邊對撐且上下成三角形的支撐系統 (如圖二所示);
第一條支撐與墻角的間距不能超過3000mm,如果超過需要增加第二條支撐,短邊墻的長度超過1000mm需要增加支撐(如圖七所示);
支撐下端連接在樓面預埋件上,上端連接在模板加筋上(如圖四、五所示)。
四:U 字墻體
U 字墻體采用兩邊對撐且上下成三角形的支撐系統 (如圖二所示);
U 字墻體的里面中間部份長度如果小于3000mm不需要支撐,墻體兩端部份長度小于1000mm不需要支撐,超過上述尺寸按圖八所示施工 ;
支撐下端連接在樓面預埋件上,上端連接在模板加筋上(如圖四、五所示)。
五:外墻體
外墻體采用單邊且上下成三角形的支撐系統 (如圖十所示);
外墻體的支撐除按標準的設計施工外,另需增加鋼絲繩拉接,以防止墻體移位
六:剪力墻底部水平撐
剪力墻底部水平撐間距不小于兩米一道,沿剪力墻外包線全數布置
支撐系統實景
四、鋁模重要節點的處理
1.剪力墻下口
在墻柱模板周邊種上限位鋼筋,鋼筋上焊接墻厚定位鋼筋;在對拉螺桿的地方安裝定位膠塞和硬質成品PVC管
2.洞口加固。
門洞口容易出現偏差的地方,在門洞口上下部位應各加一條背楞加固
3.沉降縫處理
4.陰角處理
垂直度偏差多見于陰角部位,該部位的主要子彈銷和固定螺栓嚴格要求每單件模板的單邊不少于2個且間距不超過300mm。
5.外墻起步板的安裝要求
6.脫模劑的涂刷要求
五、鋁模的混凝土澆筑與保養
1.澆筑機械的布置
2.混凝土的澆筑要求
3.拆模前的清潔要求
鋁模板清節按施工時間先后可分為:拆板前的高壓水清節和拆板后的鐵鏟清節;
1、拆板前的高壓水清節必須控制好時間,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前,對模板的背面進行清 節,防止模板漏漿產生的砼積壓,導致拆模困難。
2、拆模后的清節工作只是對模板表面及邊框進行清理,達到模板表光滑和防止安裝尺寸誤差產生。
4.拆模及堆放的要求
鋁模板的拆模順序:
拆模后的堆放要求:
1、墻身模板拆模后必須按順序排放在相應的位置,并做清節工作,以便傳遞到下層施工;
2、拆除后的樓面模板需按行數分開,并以號碼的先后順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