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柱下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和筏形基礎與筏形基礎的區別見下述: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2術語和符號中2.1術語
2.1.11擴展基礎????spread foundation
為擴散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使作用在基礎底的壓應力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設計要求,且基礎內部的應力滿足材料強度的設計要求,通過向側邊擴展成一定底面積的基礎。
2.1.12無筋擴展基礎 ??nonˉrei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磚、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且不需配置鋼筋的墻下條型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

擴展基礎(題中所謂的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8.2.1 擴展基礎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兩個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
2 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0。
3 擴展基礎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底板受力鋼筋最小直徑不應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不應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5%。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4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5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宜交錯布置(圖8.2.1—1)。
6 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1—2)。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應
沿兩個方向布置(圖
8.2.1—2)。 
?
筏形基礎(raft foundation),當建筑物上部荷載較大而地基承載能力又比較弱時,用簡單的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這時常將墻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筑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板式基礎稱筏形基礎。筏形基礎由于其底面積大,故可減小基底壓強,同時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強基礎的整體性,調整不均勻沉降。
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墻組成的,形成中空箱體的整體結構,共同來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箱形基礎整體空間剛度大,對抵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有利,一般適用于高層建筑或在軟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載較大的建筑物。當基礎的中空部分尺寸較大時,可用作地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