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鋼筋工程的質量驗收,總結出錯頻率較高的10點,僅供大家參考。
1、注意檢查懸挑板的馬鐙。若懸挑板的板厚和主要樓板板厚不一樣,工人經常混用同樣的馬鐙,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時,懸挑板檢測上部鋼筋,導致保護層不合格。
2、一二級抗震等級剪力墻非底部加強部位或三四級抗震等級剪力墻豎向分布筋翻樣時,翻成出板面齊平,伸出長度為搭接長度,這樣可以避免澆筑混凝土時綁扎的鋼筋下沉導致搭接長度不夠。
3、鋼筋原材堆放和加工場地盡量不設置在回填土上,通常無法夯實到0.94以上,堆載導致回填土不斷被壓實沉降,面部的砼墊層就會反復被破壞;如果必須設置在回填土上,務必嚴格控制回填土回填夯實度,同時可以適當加大砼墊層厚度。
4、鋼筋保護層墊塊常見使用大理石墊塊或自制的非標砂漿墊塊。JGJ/T219-2010明確要求禁止使用前者,后者的強度和厚度無法保證也不建議使用,建議使用商品墊塊。
5、向相關人員灌輸成品保護意識。通常板支座負筋直徑較小,剛度低,最容易被踩壞,行走時盡量踩在有鋼筋馬凳的部位或梁縱筋上。
6、澆筑過程中,務必至少安排一名護筋工。未安排有責任心的護筋工,經常出現板面露筋和墻柱鋼筋偏位的現象,降低質量的同時還要派工整改,費錢費時。
7、梁底筋應綁扎到位,保護層檢測時兩鋼筋間距較近(5~10cm)會被判斷為一根鋼筋。
8、頂層剪力墻端部彎頭應錨向兩側板內。通常剪力墻鋼筋先施工,再施工梁板模板,彎向板內的彎頭會給梁板模板安裝增加難度。尤其是電渣壓力焊焊死了就很難更改彎頭方向,只能在彎頭部位增加橫向鋼筋,費工又廢料。
9、鋼筋下料要求端部平整,不得有馬蹄形或撓曲,不得用氣割下料,可現場用砂輪鋸或無齒鋸下料,加工完成之后應帶上保護帽。為了防止接頭漏擰,每個接頭擰緊之后,一定要在接頭上做紅漆標記,不合格的做白色標記以便檢查。
10、對后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時間擱置超過3個月以上的,必須對預留鋼筋進行防銹保護處理(在鋼筋表面涂刷水泥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