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依據
基礎平面圖、結構總說明(施工時還應注意是否有設計變更、工程洽商記錄、工作聯系單等)
二、施工圖紙
從結構總說明中3.7確定采用素土回填,壓實系數不小于0.94
三、施工現場圖片
檢驗批容量:回填面積=總面積-獨立基礎占用面積≈840 m2
四、驗收規范
【規范名稱及編號】《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條文摘錄】
-
摘錄一:
6.1一般規定
6.1.1土方工程施工前應進行挖、填方的平衡計算,綜合考慮土方運距最短、運程合理和各個工程項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調配,減少重復挖運。土方平衡調配應盡可能與城市規劃和農田水利相結合將余土一次性運到指定棄土場,做到文明施工。
6.1.2當土方工程挖方較深時,施工單位應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邊環境。
6.1.3在挖方前,應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
6.1.4平整場地的表面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排水溝方向的坡度不應小于2‰。平整后的場地表面應逐點檢查。檢查點為每100~400m2取1點,但不應少于10點;長度、寬度和邊坡均為每20m取1點,每邊不應少于1點。
6.1.5土方工程施工,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平面控制樁和水準控制點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定期復測和檢查。土方不應堆在基坑邊緣。
6.1.6對雨季和冬季施工還應遵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
摘錄二:
6.3土方回填
6.3.1土方回填前應清除基底的垃圾、樹根等雜物,抽除坑穴積水、淤泥,驗收基底標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應在基底壓實后再進行。
6.3.2對填方土料應按設計要求驗收后方可填入。
6.3.3填方施工過程中應檢查排水措施,每層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壓實程度。填筑厚度及壓實遍數應根據土質,壓實系數及所用機具確定。如無試驗依據,應符合表6.3.3的規定。
-
6.3.4 填方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邊坡坡度、壓實程度等,檢驗標準應符合表6.3.4的規定。
五、檢驗批選用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http://www.39xt.com/DataSee_503_1.aspx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http://www.39xt.com/DataSee_18624_1.aspx
六、檢驗批實例
注:
1.原始記錄中驗收項目根據相關驗收規范填寫,如果設計要求高于驗收規范,按照設計要求填寫,如果設計有要求,驗收規范無對應的要求,按照設計要求填寫;
2.原始記錄中驗收部位結合圖紙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3.原始記錄中驗收情況記錄需要用文字描述的根據相關驗收規范條文把不是肯定句的改為肯定句填寫。如驗收規范沒有具體的要求,例如:只說明要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那么我們就需要找到這邊相關標準,然后根據相關標準填寫驗收情況記錄。驗收記錄中抽查項目是數值的,軟件點擊原始記錄得到規范范圍的一個偏差值,僅供參考。工程實際中填寫原始記錄數值應是施工現場實際得到的實測值。(GB50300-2013第3.0.9條檢驗批抽樣樣本應隨機抽取,滿足分布均勻、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抽樣數量應符合有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Ⅰ相關試驗:
1、回填土施工前:
檢測項目名稱:擊實 ;
代表批量:? ?每種配比取1個組;
取樣方法及數量(實際數量根據當地試驗室規定):輕型擊實取20kg樣品,重型擊實取50kg樣品;
檢測依據:《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 》;
檢測項目: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2、回填土壓實后:(分層壓實,分層取樣。)
檢測項目名稱:基礎土方回填 ;
代表批量:?基坑回填:每層20-50m3取1組,但不少于1組(每基坑不少于1組);
基槽或管溝回填:每層20-50m取1組,但不少于1組;
室內回填:每層100-500m2取1組,但不少于1組;
取樣方法及數量:環刀法取樣:用環刀法取樣時,應事先在環刀內壁涂一薄層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樣上,將環刀垂直下壓,直至土樣高出環刀。將環刀整個挖出,用切土刀將環刀外側土樣削掉,用鋼絲鋸整平環刀兩端土樣,取出環刀內土,編號,裝入密封袋內;取樣點應位于每步(層)表面以下2/3處,每組均為兩個樣,即為平行樣。
檢測依據:《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 》;
檢測項目:干密度、含水率
Ⅱ 壓實系數計算公式:
壓實系數為土的控制干密度ρd與最大干密度ρdmax的比值。壓實度是一個干密度比較值。先在實驗中測定標準干密度,再計算工地取樣的干密度,進行比較。壓實度=工地試件干密度/標準干密度(100%)
用計算出的壓實度和設計要求的壓實系數不小于0.96做對比,即可知道現場壓實度是否符合要求。
Ⅲ 環刀取土過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