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規范下載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
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17
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010-2010
7、《建筑施工臨時支撐結構技術規范》JGJ300-2013
8、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
基本知識
梁模板基本參數
梁模板設置附加立桿
參數解析
①基本參數
模板規范計算依據:JGJ231-2010,JGJ162-2008,GB50666-2011,JGJ300-2013共四本計算規范,不同計算規范荷載取值、構造要求等都不相同,計算結果也會有差異。如何選擇計算依據:根據工程所在地專家比較認可(常規使用)規范來計算,非專家論證方案選擇規范要和監理工程師確定。
②混凝土工程屬性
新澆混凝土板名稱:驗算模板支架所在混凝凝土板名稱,根據實際工況填寫。
新澆混凝土板板厚(mm):驗算模板支架所在混凝凝土板厚度。
模板支架縱向長度L(m):指和所驗算混凝土樓板模板支架架體連接一體架體,整體縱向長度(整體相對較長的一邊為縱向)
模板支架橫向長度B(m): 指和所驗算混凝土樓板模板支架架體連接一體架體,整體橫向長度(整體相對較短的一邊為縱向)。
模板支架縱、橫向長度示意圖
③支架體系設計
混凝土澆筑施工方式:共分為六種方式,根據實際工況進行選擇。
混凝土澆筑施工方式
梁跨度方向立柱縱距是否相等:梁底立桿縱向加密時,因水平桿模數固定,可能出現立桿間距不等情況;比如立桿間距300/600交替布置,為適用現場不同工況軟件支撐梁底縱向間距不等工況。用戶根據不同工況進行選擇。
支撐體系設置
梁跨度方向立桿間距la:當距離相等時,只需填寫間距即可;當距離不等時,需填寫兩個距離參數即可;碗扣水平間距根據水平桿長度來確實;碗扣水平桿按JGJ166-2008附錄A相關規定,是以300mm為模數范圍在300-1800mm,另外包含一個2000mm的水平桿。
梁底兩側立桿橫向間距lb:按現場實際設置間距進行填寫。碗扣水平間距根據水平桿長度來確實;碗扣水平桿按JGJ166-2008附錄A相關規定,是以300mm為模數范圍在300-1800mm,另外包含一個2000mm的水平桿。
支撐架中間層水平桿最大豎向步距h(mm):上下水平桿中心間距,根據實際工況填寫。注意:盤扣架立桿以500mm為基礎模數,其步距應該按500mm的倍數進行填寫;現場一般步距為1000、1500mm。可參考JGJ231-2010附錄A相關圖文解析。
支撐架頂層水平桿步距h’(mm):頂層上下水平桿中心間距,根據實際工況填寫。一般比標準步距少一個模數;如:標準步距為1500mm,頂層步距一般為1000mm。
可調托座伸出頂層水平桿的懸臂長度a(mm):根據實際工況進行填寫。《規范》JGJ231-2010第6.1.5條:懸臂端長度不宜大于650mm。
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桿縱橫向間距:梁兩側樓板支撐架體縱橫向布置間距。
混凝土梁居梁底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具中或自定義。非具中時選擇自定義,可進行梁底立桿距梁中心位置距離的填寫。
梁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指梁底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
板底左側立柱距離梁中心線距離s1:根據實際距離進行填寫。
板底左側立柱距離梁中心線距離s2:根據實際距離進行填寫。
梁底增加立桿根數:根據實際增加根數進行填寫;注意不包含梁底兩側立桿。
梁底增加立桿布置方式:包含按混凝土梁梁寬均分、按梁兩側立桿間距均分及自定義三種形式;由于碗扣水平長度固定,如梁底增加立桿,一般是按按梁兩側立桿間距均分。
梁底支撐小梁根數:當小梁平行梁跨方向布置時,按實際布置工況進行填寫。軟件默認梁底小梁均勻布置;小梁間距取值=梁寬l/(小梁根數n-1)。
每跨距內梁底支撐小梁間距:當小梁垂直梁跨方向布置時,按實際布置工況進行填寫。根據每跨距內小梁均勻布置,小梁間距取值=平行梁跨方向立桿間距l/(每跨距內小梁根數n-1)。
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根據實際工況進行填寫;沒有加填0.
附加主梁
每縱距內附加梁底支撐主梁根數:根據實際工況進行填寫;沒有加填寫0。
小梁/主梁最大懸挑長度:梁柱交接部位小梁(主梁)伸出最邊緣主梁(立桿)長度。
結構表面的要求: 主要包含兩個類型,結構表面隱藏和結構表面外露兩種。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選擇,JGJ162-2008第4.4.1條及GB50666-2011第4.3.9條規定:選擇外露時對結構變形驗算要求較高允許值為計算跨度的1/400,選擇隱藏時1/250
梁底支撐主梁/小梁左側懸挑長度:梁底垂直梁跨方向的主梁/小梁伸出左側立桿的距離。軟件根據梁底左側立桿距梁中心線距離自動關聯計算,用戶無需修改。
梁底支撐主梁/小梁右側懸挑長度:梁底垂直梁跨方向的主梁/小梁伸出右側立桿的距離。軟件根據梁底右側立桿距梁中心線距離自動關聯計算,用戶無需修改。
梁底支撐主梁懸挑長度
荷載系數自定義: 此參數設計的宗旨在于針對經驗比較豐富,對軟件運用比較熟練人員設計,一般人員不要修改此參數。
架體抗傾覆驗算: JGJ300-2013、JGJ231-2010特有規定,計算依據選擇此規范時才會顯示,用戶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是否計算。
④荷載參數
風荷載
模板工程支拆環境:按實際工程特點選擇是否考慮風荷載。
基本風壓ω0(kN/m2):《規范》GB50666-2011附錄A.0.8:風荷載Q4的標準值,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12第8.1.2條有關規定確定,基本風壓不應小于0.3 kN/m2。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μz:此參數根據模版支架頂部距地面高度及地面粗糙程度相關參數自動關聯,用戶可不用修改。
風荷載體型系數μs:此參數取值可參考,落地式腳手架計算規則,來進行取值。點擊查看
永久荷載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從左至右依次代表:面板自重,模板+小梁自重,模板+小梁+主梁自重
新澆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混凝土荷載規范GB50009-2012附錄A:對普通混凝土可采取24kN/m3,其他混凝土可根據實際重力密度確定。
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根據JGJ162-2008 4.1.1第三條規定:應根據工程設計圖確定。對一般梁板結構,可取1.1 kN/m3。
可變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Q1k(kN/m2):不同計算依據參數取值方法不同,軟件已根據所選規范自動關聯取值,用戶可不用修改;相應取值依據客戶把鼠標移至相應參數,會自動彈出。《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第4.2.2條第一點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可按實際情況計算,一般情況下可取3 kN/m2。
泵送、傾倒混凝土等因素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Q2k(kN/m2):《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第4.2.2條第二點泵送混凝土、傾倒混凝土等未預見因素產生的荷載等,其水平荷載標準值可取2%的垂直永久荷載標準值,并應以線荷載的形式水平作用在架體頂部。
其他附加水平荷載標準值Q3k(kN/m2)::由于現場的復雜性,支架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其他形式的水平荷載,應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考慮。
Q3k作用位置距離支架底的距離h1:按最不利情況進行考慮,取架體高度。
⑤面板
面板材料:根據現場實際所用模板材料選擇,如果不知的可根據廠家提供的產品說明和合格證上查找材料名稱。
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根據現場所選材料,對應不同的取值方法;參數填寫時根據提示按鈕相關內容進行選擇。
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τ](N/mm2):此參數如沒有相關參數填寫依據,用戶可直接按軟件默認值進行填寫。
面板彈性模量E(N/mm2):材料屬性按軟件彈窗提示內容進行填寫。
面板參數
⑥小梁
材質及類型:根據現場實際所用材料選擇。
截面類型:材料的界面類型,根據現場所用材料進行選擇。
計算截面類型:小梁材料選擇鋼管時,考慮腐蝕等因素,對鋼管截面進行一定的折減,按折減后截面類型進行計算。
小梁參數
⑦主梁
材質及類型:根據現場實際所用材料選擇。
截面類型:材料的界面類型,根據現場所用材料進行選擇。
計算截面類型:小梁材料選擇鋼管時,考慮腐蝕等因素,對鋼管截面進行一定的折減,按折減后截面類型進行計算。
主梁參數
⑧可調托座
可調托座內主梁根數: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進行選擇填寫。
可調托座承載力容許值[N]KN:一般可調托的容許值為30KN,部分也有35 KN或更高,根據現場實際所用材料進行填寫。
主梁受力不均勻系數:主梁根數為兩根時,雙主梁很難實現受力完全均等,一般受力不均勻系數填寫0.6即可。
可調托座主梁根數
可調托座參數解析
⑨立桿
立桿材料屬性參數:此部分參數和主梁參數取值方法相同,不再重復解釋。
立桿自重標準值(KN/m):模板支架每米自重一般取值0.15kN/m。
立桿參數解析
⑩地基基礎
模板支架作用位置:包含地基基礎、混凝土樓板及不計算三種情況。
地基基礎參數解析
11立桿驗算
支架立桿計算長度修正系數η::按規范條文填寫。
懸臂端計算長度折減系數k:按規范條文填寫。
立桿驗算
視頻教程
梁模板(梁、板立柱不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