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影院,国产h视频,免费看黄色三级电影,日本久久高清,午夜伦理久久,成年看片

行業知識 施工工藝(四)場地平整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四)場地平整施工工藝
發表時間:2024/6/3 17:23:38

  場地平整(點擊文字跳轉工藝動畫),就是指通過挖高填低,將原始地面改造成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場地平面。因此必須確定場地平整的設計標高,作為計算挖填土方工程量、進行土方平衡調配、選擇施工機械、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據。它具有以下作用:

 

  1.為后續工程做準備:通過土方平整,可以為后續的建筑施工、道路鋪設、植被種植等工程做好基礎準備。

 

  2. 改善場地地貌:土方平整可以使場地表面更加平坦,具有較好的坡度和高程,從而改善場地的地貌,提高場地使用效率。

 

  3. 確保建筑物基礎穩固:通過土方平整,可以為建筑物提供堅實的地基,確保建筑物基礎的穩固性。

 

  4. 提高排水效果:合理的土方平整可以改善場地的排水情況,避免積水或水患問題,提高場地的排水效果。

 

  5. 符合設計要求:土方平整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以確保土地利用效率和工程質量,符合相關的規范和標準。

 

 

  一:適用范圍

 

  本工藝適用于所有建筑物和構筑物工程的測量、放線、定位和打龍門樁前的一次性場地平整工作(點擊文字跳轉工藝動畫)

 

  二、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

 

  (1)學習和審查圖紙,核對平面尺寸和標高。

 

  (2)確定施工范圍,設置施工圍擋位置,把施工區域和外界隔開,便于施工管理和安全施工。

 

  (3)認真熟悉現場土層地質、水文勘察資料,掌握現場地下構筑物、基礎平面與周圍地下設施管線的關系。設置供水供電狀況以及出入口位置,認真布置施工工作面,修建臨時施工道路,使之滿足現場施工的要求。

 

  (4)組織編寫場地平整施工方案。

 

  2.機具準備

 

  組織工程機械設備和材料進場。

 

  3.作業條件

 

  (1)現場原有居民或工廠已搬遷,建(構)筑物已拆除,影響場地平整的地上地下障礙物已清除。

 

  (2)臨時設置已搭設完畢,“三通”工作已經初步完成。

 

  (3)施工機械和人員已落實到位。

 

 

  三:操作工藝(點擊文字跳轉工藝動畫)

 

  1.施工流程

 

  現場勘察—清除地面障礙物—設置施工方格網—計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場地碾壓—驗收。

 

  2.操作工藝

 

  (1)現場勘察

 

  當確定平整工程后,施工人員首先應到現場進行勘察,了解場地地形、地貌和周圍環境,根據建筑總平面圖及規劃了解并確定現場平整場地的大致范圍。

 

  (2)清除地面障礙物

 

  平整前必須把場地平整范圍內的障礙物如樹木、電線、電桿、管道、房屋、墳墓等清理干凈,對附近原有建筑物、塔架等采取有效的防護和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應充分利用。

  (3)設置施工方格網

 

  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和尺寸大小外,還要通過高程的測設來控制建筑物各個部件的標高。 為了保證整個建筑場地各部分高程的統一和精度要求以及高程測設的便利,在開工之前需要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網。

 

  建筑方格網點的布設,應與建(構)筑物的設計軸線平行,并構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網。方格網的測設方法,可采用布網法或軸線法;當采用布網法時,宜增測方格網的對角線;當采用軸線法時,長軸線的定位點不得少于3個,點位偏離直線應在180°±5''以內。水平角觀測的測角中誤差不應大于2.5''。

 

 

  (4)計算土方挖填工程量

 

  根據方格網法確定計算方法,通過抄平策略,計算出場地按設計要求平整需挖土和回填的土方量。再根據平衡計算結果,做好土方平衡調配,減少重復挖運,以節約成本。

 

  (5)土方平整土方開挖(點擊文字跳轉工藝動畫)

 

  挖方邊坡應根據使用時間(臨時或永久性)、土的種類、物理力學性質、水文情況等確定。對于永久性土方,挖方邊坡坡度應按設計要求放坡。對于使用時間較長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根據工程地質和邊坡高度,結合當地實踐經驗確定。

 

  (6)土方平整填方壓實

 

  ①填土應采用挖方區余土,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優含水量范圍內。當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時,應按土類有規則地分層鋪填,將透水性大的土層置于透水性較小的土層之下,不得混雜使用,邊坡不得用透水性較小的土封閉,以利水分排出和基土穩定,并避免在填方內形成水囊和產生滑動現象。

 

  ②填土應從最低處開始,由下向上整寬度分層鋪填碾壓或夯實。

 

  在地形起伏之處,應做好接搓,修筑1:2臺階形成邊坡,每臺階高可取30cm,寬100 cm。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做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跡重疊0.5-1 m,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 m。接縫部位不得在基礎、墻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四、施工注意事項

 

  1.方工程施工前應進行挖、填方的平衡計算,綜合考慮土方運距最短、運程合理和各個工程項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調配,減少重復挖運。

 

  2.施工前應對設計單位提供的測量控制點進行復測,以確定是否有松動或移位的現象,松動或移位的控制點則不能使用。位于施工范圍內的控制點和水準點應在施工前移出,并與原控制點閉合,測量精度須滿足要求。

 

  3.施工前應首先疏通排水,不允許因排水不暢而浸泡填方區域。施工范圍內按《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地表清理和拆除工作。

 

  4.用推土機或平地機攤鋪料層,縱橫方向保持平順均勻,并做2%的橫坡,以便排除地表水,保證填筑區內無積水和浸泡現象。

 

  5.根據試驗測出的填料最佳含水量,比照實測填料的含水量,差值在±2%范圍內可進行壓實作業,否則予以晾曬或灑水,調整填料含水量在其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

 

  6.填方壓實采用15噸振動式壓路機作業,由兩邊向中間,縱向進退式進行,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碾壓速度開始宜慢,后逐漸加快,碾壓均勻無漏壓。

 

  7.土質填方應用人工刮土或補土的方法整修成型。邊坡整修應按設計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進行刷坡,不得在邊坡上以土補貼,凹陷過深時用漿砌片石進行補填。

 

  8.填方地段表面達到設計標高后,采用人工整平,多余的土不足以填補凹陷時,應采用與表面相同的填料填平夯實。

 

  9.修整的表面層厚在15cm以內,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cm的土塊,應打碎或從路基表面層移走,并按規定填平壓實。邊溝的整修應掛線進行。填筑區域兩側的超寬部分應予以切除,如遇邊坡缺土時,必須挖成臺階,分層填補夯實。

 

  五、驗收標準

 

  平整場地的表面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排水溝方向的坡度不應少于 2‰。平整后的場地表面應逐點檢查。檢查點為每100-400m2取1點,但不應少于10點;長度、寬度和邊坡均為每20m取1點,每邊不應少于1點。

 

  1.土方開挖

 

  (1)土方開挖前應檢查定位放線、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合理安排土方運輸車的行走路線及棄土場。

 

  (2)施工過程中應檢查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壓實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并隨時觀測周圍的環境變化。

 

  (3)臨時性挖方的邊坡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臨時性挖方邊坡值

 

  (4)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標準(mm)

 

 

  2.土方回填

 

  (1)土方回填前應清除基底的垃圾、樹根等雜物,抽除坑穴積水、淤泥,驗收基底標高。如在耕植上或松土上填方,應在基底壓實后再進行。

 

  (2)對填方土料應按設計要求驗收后方可填入。

 

  (3)填方施工過程中應檢查排水措施,每層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壓實程度、填筑厚度及壓實遍數應根據土質,壓實系數及所用機具確定。如無試驗依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填土施工時的分層厚度及壓實遍數

 

 

  (4)填方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邊坡坡度、壓實程度等,檢驗標準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填土工程質量檢驗標準(mm)

 

 

  六、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七、質量通病

 

  1.場地積水

 

  (1)現象描述

 

  場地平整以后出現局部或大面積積水。

 

  (2)原因分析

 

  ①場地平整面積較大、填土過深、未分層夯實。

 

  ②場地周圍沒有做排水溝、截水溝等排水設施,或者排水設施設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滿足要求(1%—2%)。

 

  ③測量誤差超過規范要求。

 

  (3)預防措施

 

  ①在施工前結合當地水文地質情況,合理設置排水坡(要求坑內不積水,溝內排水溝通暢),排水溝等設施,并盡量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結合。

 

  ②如果施工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現場排水措施。

 

  ③場地回填土按規定分層回填夯實,要使土的相對密實度不低于85%。

 

  (4)處理辦法

 

  ①明溝排水法。沿場地周圍開挖排水溝,再在溝底設集水井與其相連,用水泵直接抽走(水溝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場地基礎邊距0.4m以外,場地的四周或四角每隔20—40m應設1個集水井);

 

  ②深溝排水法。如果場地面積大、排水量大、為減少大量設置排水溝的復雜性,可在場地外距基礎邊6—30m開挖1條排水深溝,使場地內的積水通過深溝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現場以外溝道內;

 

  ③利用工程設施周圍或內部的滲排水系統或下水道,將其在場地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或暗溝,把水流引入滲排水系統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較經濟。

 

 

  2.填方出現橡皮土

 

  (1)現象描述

 

  打夯以后,基土發生顫動、受壓區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狀態(土體體積未變化),土體長時間不穩定。

 

  (2)原因分析

 

  使用了含水量比較大的腐殖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亞粘土等原狀土土料回填。

 

  (3)預防措施

 

  ①現場鑒別,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團,落地開花”;

 

  ②回填前,不允許基坑內有垃圾,樹根等雜物,清除基坑內積水,淤泥。

 

  (4)處理辦法

 

  ①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換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季不宜用灰土,避免成灰土水泡,凍脹等事故),砂土進行回填;

 

  ②如果面積大,用干土、石灰、碎磚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內;

 

  ③如果工期不緊,把橡皮土挖出來,晾曬后回填。

 

 

  3.回填土密度不符合要求

 

  (1)現象描述

 

  填土的場地在荷載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較大的變形,地基穩定性降低。

 

  (2)形成原因

 

  ①土料含水量太小,影響了夯實(碾壓)的效果,造成夯實(碾壓)不密實;含水量太大,則易形成橡皮土;

 

  ②土料不符合設計或施工要求,有機質超過規范要求;

 

  ③填土過厚,未分層夯實;

 

  ④機械能力不夠。

 

  (3)預防措施

 

  ①選擇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②填土密實度應根據工程性質的要求而定,壓實系數等于土的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

 

  ③設計有要求時,要通過現場土工實驗,并且嚴格進行分層回填夯實加強對涂料含水量的控制。

 

  (4)處理方法

 

  換土回填;翻出晾曬、風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擠密樁。

 

  4.土方滑坡

 

  (1)現象描述

 

  土體受到雨水、浸水、風化、氣候、振動等因素的影響,土體的邊坡下滑。

 

  (2)原因分析

 

  ①邊坡放坡坡度不夠;

 

  ②地下水、地表水進入土層,使土的剪切引力增大,內抗剪強度降低,影響邊坡穩定;

 

  ③土體下面有坡度過大的巖層。

 

  (3)預防措施

 

  ①基底應有足夠的坡度,盡量做成臺階形。對于永久性場地,邊坡坡度應按設計要求放坡;如果沒有設計要求,應該執行規范要求的不同土質放坡坡度的規定;

 

  ②盡量做好地質勘察工作;

 

  ③盡量避免在邊坡附近堆重物加載,排水溝距坡腳要有一定的距離(不小于0.3m),避免在可能滑坡的地方使用爆破和發生大的振動。

 

  (4)處理方法

 

  ①砂漿覆蓋法:用于施工工期較短的臨時性基坑邊坡。在邊坡上抹水泥砂漿20—25mm厚保護,為防止脫落,在上部及底部應搭蓋不少于80mm,同時在土中適當錨筋連接,在坡腳設排水溝;

 

  ②混凝土護面法:用于鄰近有建筑物的深基坑邊坡。在坡面垂直插入直徑10—12mm,長40—50cm鋼筋,坡面鋪直徑6mm、縱橫間距200mm的鋼筋網片,澆筑40—60mm厚的細石混凝土;

 

  ③土袋或砌石壓坡法:用于深度在m以內的臨時性基坑邊坡。在邊坡下部用麻袋或砌石壓住坡腳,邊坡高3m以內可采用單排頂砌法,5m以內、水位較高時用二排頂砌或一排一頂構筑法,以保持坡腳穩定。在坡頂設擋水土堤或排水溝,防止沖壞坡腳。

 

  場地土方平整(點擊文字跳轉工藝動畫)為后續的建設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包括地貌條件、排水條件和地基條件),是確保工程順利和長期穩定運行的前提條件,是整個項目周期的開始。盡管其施工工藝較為簡單,但影響巨大,需要項目人員付出足夠的精力,為后續的生產和施工開展打好基礎。

售前客服

售后客服

咨詢電話

0571-56665700

關注有禮

掃碼關注公眾號 資料千貨免費獲取

品茗曉筑

關閉

品茗AI啟動失敗

請重新登錄后繼續操作

請使用驗證碼賬號密碼登錄,請勿使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