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專項方案編制
(十)基坑監測
1、工程監測分專業監測(具有相關資質)、施工企業自行監測和特別監測(含特種管線、周邊河道水位、重要建筑物等)三方面;
2、專業監測單位及監測內容(含周邊建筑物及構筑物、道路沉降及裂縫,道路下各種管線的位移、沉降,基坑深層土體位移,地下水位變化,支撐軸力變化等);

3、列明監測點的布置(附監測點平面布置圖)和監測警戒值;
4、監測數據的記錄收集、分析、管理的具體安排和措施以及信息反饋的要求;

5、施工單位自行安排的日常監測內容(包括人工巡視檢測)、監測布置和措施,責任人和監測頻率。

6、特別監測措施,主要針對本工程基坑施工中危險性較大,可能產生重大事故和社會影響的部位(含周邊建筑、管線、道路等)的監測。
當施工單位監測過程中,發現基坑支護有異常現象時(包括坑壁滲漏水、裂縫、位移、降水出水渾濁、周邊地面沉降等現象),及時與專業監測單位的監測結果比對,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十一)應急預案
針對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排險措施,組織應急領導小組,落實相應的人員(包括聯絡方式)、材料物資和設備,一旦發生意外,能及時組織搶險,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和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十二)環境保護
針對基坑周邊存在的道路、管線、建筑物、地鐵設施、河流等保護對象,明確相應的變形控制標準和施工保護措施。
建議對各個重要保護對象逐個說明施工全過程采取的保護措施,包括:圍護樁施工階段、土方開挖階段、地下結構施工階段(換撐和拆撐),并交待采取的其他針對性保護措施,如控制性降水、坑外超載控制、限制車輛通行和堆載、主動加固措施(注漿、托換、隔離等)等等。
(十三)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
工程質量主要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圍護結構施工質量的控制、挖土過程中工程樁、圍護結構的保護、降排水設施安裝質量控制。
安全生產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周邊環境的安全,基坑及圍護結構的安全,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及設備安全等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廢水排泄、揚塵、噪聲控制、渣土運輸、門衛管理、車輛沖洗、指揮等具體措施。
(十四)季節性施工措施
主要根據基坑施工具體時段決定涉及內容,應考慮季節性措施的人員材料組織、落實、預防事故方案、搶險措施,作業時間安排,安全作業和降溫通風措施等。
(十五)相關附件、附表
1、場地地質勘察報告(勘探點平面圖、土質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匯總、典型地質剖面圖等);
2、基坑圍護設計總說明、基坑圍護設計平面圖、剖面圖(包括圍護樁、止水帷幕、水平支撐、角撐、斜撐、傳力帶布置、坑中坑支護等平面和剖面);
3、基坑圍護設計論證專家意見及設計修改回復;
4、周邊環境平面圖、周邊環境查勘表;
5、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圖、相關節點圖;
6、基坑監測平面布置圖;
7、基坑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8、施工流水段劃分圖、土方開挖順序圖(含分段分層挖土工況示意圖);
9、其他節點詳圖(運輸車道平面布置圖、車道剖面圖、降排水溝及集水井剖面圖、基坑周邊安全圍護及人員上下基坑應急通道剖面圖等);
10、進度計劃表;
11、機具設備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