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科總部的建筑研究中心首次向媒體公布了正在秘密進行的未來住宅研究計劃,并向媒體發布了一份白皮書,解密了部分研究成果。除了在基礎理論上的顛覆式革新,這次白皮書,還令人驚訝地展示了萬科即將研發的12種未來住宅形態。
1 地底住宅
與現代建筑盲目追求摩天高樓相反,未來人類的居住形態,仍將回歸地面——甚至回歸至地底。因為這樣的居住,更健康,更貼近大自然。按中國人的說法,這種生活方式更加“接地氣”。


2 太陽能智能住宅
人類住宅系統,對太陽能的應用,還處于“太陽能衛浴”的初級階段。但在不久的未來,完全有可能建造出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的智能住宅。太陽能智能住宅的能量系統核心將由太陽能電池板、加熱系統、中水回收系統組成。這款智能住宅的所有照明系統,都由太陽能驅動。研究小組負責人說:“屋里的燈,有太陽的時候會亮,沒有太陽的時候,絕對不會亮!”

3 球形住宅
物理與幾何學告訴我們——同等體積,球形表面積最小;同等表面積,球形體積最大。也就是說,球型住宅,是得房率最高、耗費材料最少的住宅形態。“住個球啊”將不再成為一句牢騷。

4 斐波那契數列結構住宅(葉序住宅)
自然界中,樹葉通過一定的葉序,使葉子鑲嵌互生,均勻合適排列,充分接受光照。這種現象被稱為“斐波那契數列”,是自然界中最高效的垂直光照利用體系。這種“葉序住宅”,會讓樓體的每一層房間,都能像樹葉一樣,享受到充足的陽光!


5 濾膜材料的新型環保住宅
霧霾已成為現代都市人的痛。曾有專家指出,霧霾在相當長一段歲月中將長期存在。與現有新風系統相比,納米材料濾膜才是解決PM2.5的最佳方法,給房子帶上了過濾面罩。據悉,納米濾膜并不影響采光和通風。唯一的問題是,需要經常雇傭貼膜專家來進行加固,并擠出貼膜時產生的氣泡。

6 海底住宅
這是萬科度假產品的創新嘗試。未來有望在海南、青島、大連、煙臺等沿海度假城市試點。這一住宅的創新之處在于,能夠通過住宅本體產生潮汐能量,并且不產生過量輻射,能與海洋生物共生。這種住宅形態,其實有一定幾率在遠古人類時期形成。如果真那樣的話——“送快遞就比較麻煩了!”


7 可折疊便攜式住宅及住宅自走系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未來將出現可折疊便攜式住宅。這項技術的障礙在于房屋折疊后的完美復原。房屋骨架將使用記憶金屬構造。與此同時,配套研究的還有住宅自走系統。——“房車只是一輛像房子的車,而這是一棟像車的房子!”


8 100%防盜住宅
“你知道什么樣的房子最防盜嗎?——是沒有門窗的房子。”研究小組負責人介紹,100%防盜住宅的核心技術很簡單:“它本質上是一個固定在地面的巨型保險箱。”至于這種房子如何居住,他說:“我們目前的研究成果是100%防盜,下一個課題,才是研究如何住人。”

9 麻將主題住宅與網吧概念社區
未來中國,將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住宅的核心,除了住宅本身之外,最重要的是配套服務,以及社交氛圍的設計。麻將主題住宅將深度切入老年住宅領域,參考四合院為主要形態、以麻將文化為主題,四家合住,輪流坐莊,和牌的可以免物業費。
據悉,同樣的“社交化居住”理念,還將應用于青年公寓社區——網吧概念社區。在網吧主題居住社區里,以真人鄰里社交關系為保障,以“線下好鄰里,線上好隊友”社區文化為準繩,基本杜絕了傳統網吧的“坑隊友”行為,保證“開黑”順利。

10 可懸浮住宅
未來,將有“可懸浮住宅”提供給那些希望體驗極致居住的業主。可懸浮住宅技術凝聚了納米材料、超強度合金建筑、生物工程以及微空間生態自循環技術。可以說,是一項令人驚呼“Amazing”的產品。除了居住體驗的極致之外,因為懸浮住宅不需要利用土地,因此——它并不限購!!當然,它也有不足之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航空管制條例》,懸浮住宅的業主,必須考取熱氣球駕照。并且,每12個月年審一次。

11 太空住宅
美國Space-X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便宜的太空航線,未來,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并不會停止。萬科計劃跟隨太空探索的腳本,領先開發太空住宅的建造技術。已開始著手研發月球和火星環境下的太空城建造。研究小組負責人介紹說:“具體細節不能多講,但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們的技術儲備已基本成熟,只要不遇到黑暗森林打擊,建筑的強度是足以應對太空環境的。”——“現在,就等著NASA或者Space-X把人送上去了。”

12 ONLY—ONE住宅(也叫情比金堅住宅)
與之前所述的所有住宅形態相比,這一產品的設立,更關注家庭倫理和幸福紐帶,也更符合“讓建筑贊美生命”的人文情懷。該住宅只售賣給夫妻或情侶,由雙方共同注冊擁有。
當男主人回家時,需要對入戶的高智能AI自動測謊儀說:我愛你,XX(女主人)。
當監測結果為真實,門開,進屋。
當監測結果為謊言,門鎖。智能AI會自動宣讀男方注冊時的“背叛聲明”錄音:“時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錯就是錯,與任何人無關。”——然后,凈身出戶。